净息差降幅趋缓 银行加大信贷结构调整

来源: 澎湃网
2024-08-03 03:21:49

美国商业地产危机:富有的房东们也无力支付房贷小处雏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杨井鑫 北京报道

  随着银行业减费让利支持实体经济持续进行,目前企业融资成本已降至历史新低。然而,净息差整体持续走低为银行业盈利带来了挑战,银行规模化效应向精细化管理方向的转变也更加迫切。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2024年上半年银行业的净息差仍在探底过程中,但降幅有所趋缓。为了应对净息差变化给银行经营带来的影响,各家银行都在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来稳息差。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增加个人消费类贷款、小微企业贷款、科技企业贷款等领域投入,提升资产端收益率。同时,压降负债端成本,减少高付息主动负债。

  降幅空间有限

  2024年,银行净息差的表现仍是决定银行业绩的关键因素,也受到了业界的高度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营收和净利润双增的同时,南京银行上半年的净息差却由2.04%降至1.96%。报告期末,该行利息净收入128.11亿元,同比减少5.97%。但是,非利息净收入134.05亿元,同比却增长了25.51%。

  该行半年报显示,在信贷方面,南京银行上半年发放贷款规模1.2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逾千亿元,增幅达到了9.79%。银行利息收入388.7亿元,同比增长仅3.73%。银行利息支出260.59亿元,同比增长了9.26%。

  也就是说,南京银行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增长得益于非息收入的亮眼表现,而信贷利润的贡献则有所减少。

  记者注意到,半年报披露数据中,南京银行企业贷款的平均利率为4.27%,而零售贷款的平均利率为6.63%。南京银行上半年对公贷款余额9185.78亿元,增长12.7%;个人贷款余额2881.29亿元,增长1.46%。

  南京银行表示,下半年将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实体经济高质发展等方面精准发力。同时,围绕零售贷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目标,继续丰富产品矩阵、加快渠道建设、优化客户服务、强化风险管控,实现零售贷款业务规模、效益、质量的协同发展。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的净息差由1.69%降至1.54%。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为1.47%、1.62%、1.45%、4.32%、1.72%、1.47%。

  “银行净息差仍在下行区间,但是下半年降幅空间有限。”一家券商分析师认为,目前银行的存款利率也在调整,有利于银行稳息差。

  该分析师表示,部分中小银行贷款规模在营收中的占比高达80%以上,净息差的下降对业绩的冲击会很大。中小银行的资金成本高,受信贷规模增长和净息差收窄双重因素影响,信贷结构和重点业务都需要有相应调整,即在增量资源配置上有选择,在存量结构上有调整。

  6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4年第二季度例会,对金融机构再次强调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会议明确指出,现阶段,我国社会融资领域出现新变化,即信贷增长由供给约束转化为需求约束,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认识并适应这一变化,摒弃信贷投放的“规模情结”,将重心转向调整优化信贷结构、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和减少资金空转沉淀等。

  信贷“有增有减”

  “对于当前商业银行而言,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是降低息差影响最直接的方式。但是,中间业务收入持续增长比较难,且银行当前不断加大信贷投放,贷款投向和定价更加重要。”上述分析师称。

  对于净息差的变化,杭州银行回应称,对于趋势的展望,总体有下行压力,斜率会放缓,但拐点的到来需要一定时间。银行将加强定价管理,增加信用小微、中小企业等高收益贷款投放;负债端积极调整存款结构,加强低付息存款的吸收,减少高付息主动负债,同时把握同业负债吸收时机,有效推动负债成本下行,稳定净息差。

  对于消费类贷款,杭州银行表示始终践行分层分类经营模式,根据不同客群运用不同产品和营销策略,二季度保持了余额稳定增长。银行消费贷款风险防控情况良好,不良率持续处于较低水平,不良趋势维持稳定,截至5月末消费贷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较年初均略有降低。

  兰州银行则表示,近年来,净息差收窄日益成为银行业共性挑战。“从我行净息差管理的实践看,在资产端主动定价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更多是通过持续强化负债质量管理,有效缓冲净息差的收窄。”

  一家股份制银行地方分行负责人表示,目前大型企业对公贷款的年化利率不到3%。根据监管数据披露,今年一季度的普惠型小微贷款的利率为4.42%。在应对净息差下降过程中,银行对于新发放贷款要增加小微企业领域的投放,以提升收益。“对公贷款的单笔规模大,但利率低。在小微贷款实现线上投放之后,行业竞争加剧。”

  该负责人表示,相比大企业而言,银行对于小微企业定价更有话语权。同时,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也比较大,银行在客户拓展方面能够结合场景应用,发挥自身的特色。比如,不少银行是根据当地的产业发展,主要通过供应链方式覆盖“链上”的小微企业融资。风险控制比较容易,信贷投放的收益也会略高一些。

  “零售贷款的收益要比对公贷款的收益高,尤其是消费类贷款利率有明显的分层,也成为很多银行业务发力的方向。”该负责人称。

  记者注意到,在监管披露的一季度银行净息差数据中,民营银行的净息差高达4.3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民营银行业务中消费类贷款的占比较高。

  上述负责人认为,国有大型银行或头部股份制银行的消费贷客户群体最 优质,贷款利率较低。但是,消费贷行业整体的利率还是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降幅也比较有限。部分银行会通过客户的下沉提升利率,对净息差的影响也很明显。

  业内人士表示,通过调整信贷结构降低净息差变化影响的前提是风控跟得上,这与银行经营风险能力和风险容忍相关。如果风控能力不足,过多涉足一些领域的信贷反而会产生更多不良,可能还不够利润来弥补。“在银行整体加大信贷投放的同时,行业的不良率是稳中有降。但是,上半年银行信贷中部分行业的资产质量变化还是比较大,这与产业的发展是存在较大关系的。”

责任编辑:李桐

发布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