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古都之脊” 时代之韵

来源: 城市观察员
2024-07-29 23:24:27

美国冬季风暴持续肆虐 超90万用户断电男女之间晚上发生事情软件,

  在北京,位于老城中心、纵贯老城南北有一条中轴线,它北起钟楼、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到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东西对称布局于两侧,全长约7.8公里,分布着15个遗产点。沿着这条中轴线,形成了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群。这条北京中轴线被称为“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

  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这里面有故宫、有天坛,它们都是世界遗产,都有各自的价值,它们在一起讲述为什么中国人要建立这样一个秩序,我们怎么样来构建一个城市,在城市发展过程当中,我们的观念有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就有何以中国的答案。”

  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司长邓超:“它是讲中国人,从古代开始,对于自己的城市,自己的首都怎么去规划,匠人营国是用什么样的理念做这个事,讲的是城市和自然的关系、人和城的关系、礼仪秩序和城市建筑的关系。它是基于礼制的概念,择中、以中为尊,左右讲的是功能,左祖右社,形成中和的体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北京中轴线”代表了世界城市历史中的一种特有类型,它体现了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论,以及“中”“和”的哲学思想,为世界城市规划史作出了重要贡献。北京中轴线跨越历史的长河,始建于元代,完善于明、清、近代和现代。一条中轴线,一部中华文明传承与赓续的历史画卷。但在北京中轴线开展申遗工作之前,很多历史遗产都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随着2012年申遗工作的开展,北京中轴线的文化遗产也逐渐完整、清晰地展露出来。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申遗办专职副主任褚建好:“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时,多次深入历史街巷、胡同院落,提出城市发展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北京中轴线并不简单是一条线,而是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居中道路遗存共同构成的城市建筑群。清朝灭亡后,这些建筑开始融入百姓生活,有一些已经成为今天人们工作生活的场所,不同程度受到一些损害。

  北京先农坛在中轴线上与天坛隔中轴线相对,是古代帝王开展先农祭祀礼仪的重要场所,其中的庆成宫是先农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庆成宫本来不是人们生活居住的场所,但由于历史原因,出现了很多自建房,所属单位不同,产权属性不同,很多房产资料缺失,房屋面积难以确权,腾退的复杂性和难度非常大。

  北京市西城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委员会四级调研员王勇:“实际在工作当中,提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消除居住安全隐患为我们关注的重中之重。通过拉家常、解矛盾、算清账等工作方式,获得了广大居民的认可,同时我们区也为这个项目配置了百子湾、美澜湾、回龙观等多处优质的定向安置房源,从户型到居室配备上为居民提供了更多选择。”

  既要保护文化遗产,又要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腾退工作取得了现场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仅仅30多天,就完成了庆成宫的腾退任务。而庆成宫才仅仅是先农坛建筑群落中的一个院子。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馆长薛俭:“北京先农坛是北京中轴线15个遗产要素之一,先农坛是一个组合型的建筑群,在这个组合型建筑群里面有几大院落组成,每一座建筑都有它的历史故事。”

  古代帝王亲耕的“一亩三分地”和观耕台、粮食收获后祭奠用的神仓,这些过去被单位、学校占用的遗产建筑,陆续被腾退和修复。先农坛作为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功能、风貌、遗产价值逐渐完整清晰地呈现出来,完整地讲述出一个独特的中国农耕文明故事,这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北京中轴线的申遗工作,还带动了北京老城的整体保护。

  北京中轴线挑起了北京城的脊梁,在市井烟火之间,也串联起老城百姓的生活。中轴线周边很多居民生活在老旧大杂院里,生活条件有限,生活环境杂乱。通过综合整治,北京中轴线遗产区、缓冲区范 围内3000多条背街小巷环境得到精细化提升,通过申请式腾退整治,很多居民走出老胡同大杂院,过上了现代生活。

  历史上,北京中轴线上排布的几乎都是皇家禁苑,门禁重重,如今,城市街巷四通八达,紫禁城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游客,中轴线两侧过去的礼制祭坛,成了博物馆、市民公园、休闲广场,市民、游客徜徉其间。北京中轴线,已经成为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空间和历史记忆。

  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钟鼓楼文物保管所业务部职员王帅奇:“自从鼓楼一层推出了时间的故事主题展,受到大家的欢迎,更多年轻的家长带着青少年,包括大学生,来到鼓楼一层看数字展,感受老祖宗通过时间获得的智慧。”

  钟楼、鼓楼是北京中轴线上最美的“时间建筑”,游客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暮鼓晨钟的悠远绵长。在景山万春亭,人们可以俯瞰故宫的壮美,南北中轴一览无余。在天安门广场,重大国家庆典活动举世瞩目。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人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祭祀礼仪,了解中国人祭天、祭地、祭祖、祭圣贤,敬畏自然的中华文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围绕中轴线,一系列规划蓝图绘就了北京新的城市景观带。

  吕舟:“中华文明长期延续,一直影响着我们,也包括影响到二十世纪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思想,体现在天安门广场建筑群的设计上,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今天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9个巨大“脚印”从永定门出发,沿着古老的北京中轴线,一步步走向鸟巢、水立方。

  吕舟:“鸟巢和水立方对应了天坛的圆和先农坛的方,这就是一种文化基因,已经深深植根在我们的血液当中。”

  北京中轴线申遗以来,“中轴线”这个词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中轴线来重新认识北京城,参与到北京中轴线的遗产保护与传承中来。

  在北京中轴线遗产区、缓冲区周围有160个界桩,市民游客可以扫描上面的二维码,进入小程序,欣赏中轴线的壮美景观,了解中轴线的人文历史,还可以通过“数字打更人”上传图片,为遗产保护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今天,北京中轴线已经申遗成功,但遗产的保护、环境的治理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既要有公众的积极参与,也要统筹全社会的力量。

  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金锡彬:“北京中轴线南北跨度7.8公里,涉及到15个遗产要素,涉及到东城区、西城区,还有中央单位和北京市单位、区县单位,保护管理机构比较复杂,我们成立了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负责整个北京中轴线遗产区、缓冲区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遗产的监测工作,实现了中轴线遗产监测平台活态化的运行工作。”

  今天的北京中轴线作为世界遗产,已经完整而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曾经见证历史的北京中轴线正在焕发新的生命力,向全世界展示着古都魅力,讲述着文明古国的故事。

发布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