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号”旅游资源保护开发正当时

来源: 中文网
2024-07-29 15:23:21

索马里安全部队击毙一名自杀式炸弹袭击者萌白酱自慰喷白浆,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质扩容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4年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名单,此次共有包括北京市密云古北水镇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长沙铜官窑文化旅游度假区等22家单位入选,至此,我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数量达85家。从1992年我国首次提出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来,经过30多年的探索发展,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已成为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旅游消费升级的重要引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 建表示,如今,我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已形成一定规模,呈现多类型、多区域、特色化、主题化的发展态势。不过,要想进一步推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高质量发展,凸显其在我国旅游度假消费中的形象、提升其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综合带动作用等,还有不少工作要做。

  在这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除少数文化类度假区外,多数以河湖型、山地型等自然形态为主。专家表示,生态环境是休闲度假关键的吸引力,维护好生态环境就是维护好度假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评定标准细则中对环境保护作出了严格规定。当前,我国还有大量适合发展休闲度假的空间,可以通过建设旅游度假区的方式,加快生态价值转化。

  随着我国文旅融合渐入佳境和消费者需求升级,文化场景愈加重要。今年2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旅游景区度假区发展报告(2023—2024)》显示,文化正在持续创造旅游景区度假区消费的新场景。

  厉新建认为,在文旅融合发展战略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不仅要用好度假区范围内的传统文化,也要用好度假区地域文化,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休闲度假产品,不断优化休闲度假体验。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新发展过程中,要积极推动文化要素产品化,既用好文化的存量资源,也要努力创造文化的增量资源。

  融合发展打造优质国家公园

  2021年,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目前已遴选出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含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

  国家公园在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景观、自然遗产、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禀赋出众,近年来游客对国家公园旅游热情持续高涨,如何兼顾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成为国家公园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按照《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要求,国家公园实行最严格的保护,要坚持全民公益性。那么,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如何科学设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旅游业的开发边界?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黄璜表示,在确保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国家公园的发展要突出全民公益属性,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的生态旅游和休闲游憩机会,如适度开展观鸟、徒步、露营、滑雪、骑行、攀岩等活动。同时,应从区域目的地视角来统筹规划国家公园发展,可将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文化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布局到周边的城市、乡镇和村落,既可疏解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压力,又可以依托国家公园带动城乡社区发展,调动本地民众参与国家公园保护利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黄璜认为,国外国家公园发展经验表明,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的游览需求。在建设国家公园过程中,可有选择地借鉴发达国家保护利用国家公园的成功经验,坚持“设施建设最小化,生态活动最大化”。同时,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国家公园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通过文体旅融合发展,打造既有壮美自然景观又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公园。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速推进

  长城河北段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点区域,打开“云长城河北”微信小程序,坐在家中就能欣赏到金山岭、山海关、大境门长城的雄浑壮美。河北经贸大学教授程瑞芳表示,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到来,长城文化旅游发展同样需要数字技术的融入与赋能。以长城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活化利用为核心,加强长城文化旅游数字化建设,丰富长城文化旅游新业态和沉浸式、智能化旅游体验项目,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推动文化传承。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推动新时代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的战略决策,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的重大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为新时代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国家文化公园沿线多个省份和地区结合文化挖掘研究成果,依托文化遗产持续推出一系列多元文旅体验,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今年4月召开的浙江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推进会提出,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浙江段)建设工作要按照“一个高地、四条示范带”的方向,即打造大运河文化研究高地;打造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带、大运河生态保护示范带、大运河文旅发展示范带、大运河美好生活示范带。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专注国家文化公园研究多年,他表示,国家文化公园就是一个能够创造巨大旅游空间和丰富多元旅游业态的大型旅游综合体,在发展旅游业和带动区域经济方面潜力巨大。其中,沉淀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文化公园最核心、最不可替代的资源,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古遗址、博物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等。他认为,立法是持续做好保护和开发工作的前提。国家文化公园本身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复杂性、多样性,涉及区域广、内涵丰富,相关文化遗产资源与城市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以及旅游产业发展等高度关联,虽然目前有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驾护航,但从长远来看,制定专项法律保障国家文化公园持续健康发展很有必要。

发布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