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PMI连续两月在荣枯线之下,超六成企业反映需求不足

来源: 中青网
2024-06-30 14:00:40

还没完!鲍威尔称年内继续加息100-125个基点亚洲AAAA级特黄毛片发布,

  国家统计局6月30日发布的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与上月持平。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表示,6月份PMI指数与上月持平,但仍处荣枯线之下,表明经济仍处于蓄积回升力量的阶段,面对的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今年以来多项稳增长、促回升的政策靠前发力,其成效的不断显现,逐步增强了经济回升力量,同时要特别注意需求收缩问题仍然突出。

  张立群强调,当前正处于推动经济全面回升逆水行舟的关键阶段,必须充分认识市场引导的需求收缩及其自我加速机制的严重性,必须显著加大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显著加大政府投资对企业订单的拉动作用,带动企业生产投资不断活跃,就业形势不断好转,加快使需求收缩转向需求扩大。

  市场需求整体偏弱

  从分项指数变化来看,生产端稳中有增,新动能加快增长,微观主体活力有所改善,原料成本压力短期回落,经济运行整体稳定,但市场需求不足问题需进一步重视。

  6月份我国制造业生产活动保持稳中有增势头,生产指数为50.6%,虽较上月小幅下降0.2个百分点,仍保持在扩张区间。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文韬表示,生产端稳中有增有一定基础,前期推出的各项经济政策逐步落地对企业扩大生产有较好促进作用,部分行业接单情况较好对制造业整体生产活动有所支撑。

  需求方面,6月新订单指数为49.5%,较上月小幅下降0.1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3%,与上月持平。其中高耗能行业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45.9%和47%,均较上月下降1个百分点左右。

  文韬表示,从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指数变化幅度来看,当前整体市场需求波动较小,但从指数水平和企业反馈来看,市场需求持续处于偏弱状态。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制造业企业比重为62.4%,较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对市场需求偏弱的感受强烈。各项扩内需稳外贸政策仍需继续加码推进加快落实,着力夯实经济回升动力。

  6月份制造业PMI数据中比较突出的一个积极变化是新动能加快增长。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分析,从重点行业看,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2.3%,比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装备制造业PMI为51.0%,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保持扩张,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新质生产力继续发展壮大。

  文韬特别提到,从细分行业来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速上升较为突出。比较来看,6月新动能在制造业整体保持相对稳定运行的情况下实现加快增长,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价格指数有所回落

  价格方面,受近期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和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1.7%和47.9%,比上月下降5.2和2.5个百分点。从行业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下降幅度较大。

  文韬表示,在经历了连续2个月的较快上升后,制造业原材料价格增速明显放缓,购进价格指数为51.7%,较上月下降5.2个百分点,降幅明显。结合购进价格指数、采购量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变化来看,由于4~5月原材料购进价格连续较快上升,导致制造业企业成本压力加大,6月份企业压减了原材料采购量,增加了库存原材料消耗,原材料价格支撑相应弱化。

  数据显示,6月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制造业企业比重为43.7%,较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

  分企业规模来看,6月份制造业中的大、中、小企业均有积极表现。 大型企业PMI为50.1%,连续14个月保持在50%及以上,生产指数连续4个月保持在52%以上,显示大型企业保持稳中有增运行,生产活动继续上升,展现出较

  得益于多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落地实施,6月份中小型企业运行有所趋稳。中型企业PMI为49.8%,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且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上升至51%以上,显示中型企业供需双双环比上升。小型企业PMI为47.4%,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较上月上升接近2个百分点,显示小型企业回稳运行,市场需求有所改善。

  此外,企业预期基本稳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4%,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对市场发展预期稳定。从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金属制品、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58.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企业对行业发展信心较强。

  文韬表示,总结1~6月制造业PMI走势,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整体保持稳定恢复主基调,1~6月制造业PMI均值为49.8%,较2023年下半年均值上升0.3个百分点。各月指数虽有所波动,但是生产保持稳中有增、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大型企业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朗。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杨赐

发布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