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显示竞速背后,谁正快速成长?

来源: 新闻报刊
2024-06-30 14:22:52

浙江省报告新增本土阳性2例暑假作业张婉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骆轶琪 广州报道

  近日苹果Vision Pro开始在国内市场发售,其备受瞩目的高昂价格背后,也有采用供应链创新技术所带来的成本抬升所推动。

  集邦咨询指出,Micro OLED无疑是目前影响Vision Pro在压缩成本效率,以及扩大出货规模中最具决定性的关键零部件。因此,增加Micro OLED供应商成为苹果供应链管理的当务之急。

  这某种程度显示出新型显示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短暂面临的难题。不过业界认为,Micro OLED已经是新型显示技术中相对有所沉淀的技术路线。此前不久,苹果刚放弃了在手表端应用另一种技术Micro LED的尝试。

  此外,2024年是体育赛事大年,有望催生对大屏相关需求的抬升。那么新型显示多条路线在持续发展中,能否受益于此,哪些将有望快速成长?

  变化

  苹果作为创新应用的风向标,其对供应链的取舍某种程度上反馈出新技术的应用成熟度和发展空间,甚至会影响到产业链侧的公司运营。

  苹果原计划将Micro LED技术应用在Apple Watch手表端,但今年初其选择取消这一推进。

  TrendForce集邦咨询指出,Apple Watch原来已经确定的供应商包括ams OSRAM利用马来西亚8吋厂提供Micro LED垂直芯片,以及韩国面板大厂LG Display负责玻璃驱动背板以及巨量转移等生产环节。如今芯片供应合作告吹,意味着原定2026年的产品上市规划恐将难以实现。Apple Watch的取消甚至令ams OSRAM考虑出售其位于马来西亚的8英寸厂。

  不过对于该技术,三星方面则持续在推进大屏电视产品的应用进阶,目前已经覆盖76英寸、89英寸、101英寸、110英寸与114英寸多尺寸段。

  群智咨询(Sigmaintell)显示新技术资深分析师陈学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Micro LED技术的商用进度受到技术成熟度和成本的双重影响,在大尺寸面板上的应用相对较为成熟;小尺寸应用要求更高的精度和更精细的像素间距,这对现有技术是更大的挑战。

  “因此,当前阶段更侧重于大屏2B和高端消费电子市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渐下降,MicroLED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扩展到更广泛的消费电子市场。”他续称。超大可拼接电视与AR头显被视为最能凸显MicroLED卓越性能的两大场景。“尽管大尺寸电视和AR设备的刚性需求仍在探索中,而随着AIGC领域的迅速崛起,这一新兴技术很可能将成为推动产业创新突破的关键因素。”

  他还指出,随着AR在教育、娱乐、医疗和工业等领域的深入应用,对Micro LED的需求将有望进一步扩大,推动其技术成熟和成本降低,最终实现大规模商业化。

  至于苹果和三星对Micro LED技术的迥异应用驱动进展,CINNO Research资深分析师刘雨实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苹果此前主推的是小尺寸玻璃基穿戴产品,与三星的大尺寸拼接产品(形态类似于小间距LED商显)是完全不同的市场:前者直面主流消费市场,对成本、良率等非常敏感;而后者可以立足利基市场缓慢向主流消费市场渗透,对成本高昂、技术不成熟等问题有一定容忍度。

  “目前Micro LED大屏主打是100寸以上普通LCD难以渗透的超大尺寸市场,其成本尚不足以继续下沉挑战由LCD和OLED占据的普通消费市场。面向超大尺寸市场的Micro LED产品可以看做与普通小间距LED、Mini LED直显一脉相承的进化形态,市场接受度较高,不过与前二者之间并无清晰分界,部分使用了Micro LED生产工艺或者具备其部分特征的Mini LED产品也时常自称Micro LED,但总体仍以COB和MIP两条技术路线齐头并进,向真正的Micro LED显示产品发展。”他进一步指出。

  至于体育赛事火爆可能对新型显示带来的影响,刘雨实指出,这或许会对Micro LED大屏产品形成一定刺激,但阻碍其推广的主要原因仍是成本。“期内Micro LED成本很难下降到与LCD、OLED相比有竞争力的程度,目前探讨取代OLED为时尚早。”

  陈学诚对记者补充分析,Micro LED显示技术最早有望在AR头显的驱动下,在2027-2028年将迎来较大的出货量突破。“不过Micro LED在大众消费电子领域,短期内难以与OLED相匹敌。在高端旗舰产品上取代OLED,仍需要很长的时间。未来,MicroLED有望成为显示技术的重要一员,与OLED和其他显示技术形成互补。

  差异 

  另一种新型显示技术Mini LED的应用看起来更为迅速,不过不同厂商的商用策略还有所差异。

  群智咨询认为,三星电子、LG电子受LCD TV面板供应链的影响,未来发展重心向OLED倾斜,MiniLED产品线收缩,策略趋于保守。

  中国品牌在产品路线上则坚定选择“大尺寸+MiniLED”,对于超大尺寸以及MiniLED产品策略积极,不管是在产品线的布局还是在价格策略上,全方位转向攻势,积极争夺市场份额。其中,TCL、海信、小米以及创维等头部品牌均对MiniLED背光电视展现出积极的策略,尤其是TCL、海信等品牌不仅在中国市场,在全球市场亦展开积极的市场份额争夺。

  一名显示行业公司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道,其所在公司目前就主攻Mini LED市场。“过去多年我们一直很关注Micro LED产业的发展,相信特别在近眼显示应用领域,这条技术路线会有一席之地。但之所以我们在这方面持相对保守的态度,就是因为我们也在考虑随着周围产业发展,将对显示产业的相关核心技术产生什么影响和市场演变。”

  他续称,随着材料和技术更加稳定,在近眼显示领域,预计OLED将对Micro LED市场产生一定冲击。另外,近眼显示相应的市场应用还没完全展开。“因此目前我们认为,公司已经有相应的技术储备,但是对Micro LED技术开展进一步投资和 投入大规模产业化,还需要再观察至少2-3年。”

  群智咨询认为,2023年全球MiniLED背光电视出货量达到320万台,同比增长10.7%。预计2024年-2025年全球MiniLED背光电视出货量增幅扩大,到2025年出货规模将达750万台,全球出货规模有望超过OLED电视,成为全球高端电视市场的主流。

  而对于Vision Pro采用的Micro OLED技术方面,陈学诚对记者表示,Micro OLED在技术成熟度和可量产性方面领先于Micro LED,而Micro LED则因其潜在的性能优势和技术创新而备受关注,但要克服的挑战也更多。

  具体而言,Micro OLED是基于OLED发展的现实技术,利用微型化的OLED像素在硅基板上构建显示器。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继承了OLED的所有优点,如高对比度、宽视角、快速响应时间,同时还具备了超高分辨率、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非常适合于XR等头戴式设备应用。Micro OLED的制造工艺相对成熟,部分产品尤其1英寸以下的良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可以稳定地进行大规模生产,且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刘雨实也分析指出,Micro OLED技术早已广泛应用于各种AR、VR产品中,对于微显应用,Micro OLED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显示技术。

  “Micro OLED是在单晶硅基板上蒸镀OLED材料制作,同样基于单晶硅基板的硅基Micro LED也已经小规模量产上市,用于部分需要高亮度的AR产品中。而苹果此前开发的是更大尺寸、用于穿戴的玻璃基Micro LED,单片产品上使用LED Chip数量更多,需要大尺寸晶圆、巨量转移及修复等工艺配合来将成本降低到可接受程度,因此量产难度明显高于用于微显的硅基Micro LED。”他补充道。

责任编辑:杨赐

发布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