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流媒体网 简图
2023年,“套娃”收费成为智能电视的舆情焦点。来自大屏用户的民意引起主管部门高度重视,8 月 21 日,广电总局联合工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网信办、中消协等单位召开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动员部署会,启动了涉及OTT、IPTV、DVB的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一次电视大屏整改。
根据总局规划,整改工作从今年至明年底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10月31日是第一阶段试点工作落实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而根据流媒体网《电视套娃收费与操作复杂整改进展报告》显示,各IPTV、DVB、OTT试点平台纷纷交出了自己的答卷。流媒体网综合产品实地体验以及各家发布的整改结果,对照《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工作指南 1.0(适用于第一阶段试点)》整改还是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从市场反馈来看,很好的解决和满足了当下人民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看电视难、套娃付费等焦点矛盾。
电视“套娃”整改——改什么?
电视大屏的问题是经年累月慢慢形成的,不可能短时间或者一刀切地解决,“套娃”整改也不可能一蹴而就。8月21日启动,10月31日是第一阶段试点的截止时间。
第一阶段“套娃”整改的核心点是让消费更透明、让收费包更少——「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工作组」第一阶段的预期目标是:在不改变播控现状的前提下,聚焦收费包多、收费主体多、收费不透明三大问题,开展试点和专项整治,实现有线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收费包各自压减40%,促进消费透明化,电视套娃收费现象得到显著改观。
因为“热”,参与电视“套娃”收费话题的媒体和网友众多,因此该话题在诸多媒体和社区持续发酵,仅在新浪微博便有60多个相关话题,其中最高有3.5亿阅读。这样广泛人群参与、多媒体助推的话题,声量大的同时,也难免让人眼花缭乱——信息杂、解读多,以致虽然很多人跟着一起反对“套娃”,但大家对哪些收费是“套娃”的实际理解可能千差万别。
这个理解差异既包括用户侧,也包括平台侧。因此,有据可依的“细则”很关键。“套娃”收费第一阶段整改细则是《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工作指南 1.0(适用于第一阶段试点)》(后文我们将其简称为“指南1.0”)。
根据笔者手动统计,“指南1.0”涉及“电视大屏”页面整改、收费整改、运营整改三大方向共计二十个大条目26个小条目的细则。简言之:一)页面整改主要包括开机落焦页、呼号显著置顶、应用商店改“应用中心”、首页首屏设“免费专区”“单片付费专区”入口、“首页”推荐的收费节目来源不超过 2 个收费包、导航栏列出的非影视类独立收费栏目不得超过 5 个等。二)收费整改主要包括订购信息页、自动续订项目收费二次确认、单片付费48小时允许反复观看、未观看有效期7天等;三)运营整改主要包括收费包数量压缩、备案要求、用户服务等。
“指南1.0”互联网电视“首页首屏”设计图(单片付费专区在导航栏)
“指南1.0”是我们对第一阶段整改结果做判断的主要依据,而不是“我以为”“我觉得”,这是要提前说明的。
整改成效显著——收费包少了、免费内容多了
首先是之前并非电视“套娃”收费矛盾焦点的有线和IPTV,虽然不是焦点,但试点地区包括一些非第一阶段试点地区也都根据“指南1.0”做了积极整改。根据《电视套娃收费与操作复杂整改进展报告》追踪到的情况,截至10月31日,有线有江苏、山东、湖南、广东等17个地区发布了自己的整改结果,IPTV有北京、河北、贵州、甘肃等13个地区发布了自己的整改结果。
因为之前的收费包就没有那么复杂,因此有线和IPTV主要整改的方向是——在首页首屏增设或者突出“免费专区”,增加免费内容量。并通过优化界面优化导航栏等手段,让用户能很方便地找到免费内容、区分免费和付费内容。
流媒体网从数据角度关注了一下:IPTV方面,北京IPTV “免费专区”内容总量超过 5000 部,订购页只保留醇享VIP产品,订购成功后可观看全部频道和全部点播内容;上海移动IPTV升级后的免费专区节目量达10万小时;甘肃IPTV新增免费内容近 50%;江苏IPTV除了“免费专区”还打造每周更新的“限免专区”;吉林联通 IPTV 将4400 余小时付费内容转为免费等等。DVB方面,湖北广电可供用户免费收看内容时长增加至 15 万小时以上;湖南广电新增“免费专区”已上线 1000 部内容,收费包仅设置“直播套餐”以及“爱优腾芒四选一点播包”两个产品;广东广电已有超两万小时免费节目内容;海南有线新增免费内容近 50%。(更多地区整改情况详见《电视套娃收费与操作复杂整改进展报告》)
其次便是电视“套娃”收费的重灾区OTT了,整改试点是小米和海信,笔者从用户使用角度、并参照了“指南1.0”给出的细则做了比较全面的体验。
最直观的页面上,两家平台整改后的首页首屏和“指南1.0”给出的设计图范本几乎实现了1:1还原,首屏免费内容推荐达到了要求的50%,免费付费内容有颜色不同的明显角标区分,导航栏里有单片付费专区入口,而对于“指南1.0”要求的“首页”推荐的收费节目来源不超过2个收费包、导航栏列出的非影视类独立收费栏目不得超过5个也执行到位,笔者体验当天(10月20日)两家的首页推荐都仅来源1个收费包,非影视类独立收费栏目均为4个。更重要的是,之前在导航栏或者各页面推荐的视频类APK都没有了,除非用户主动去应用中心找,在影视综艺等内容类里没再出现看这个节目要买这个会员,看那个节目要买那个会员的情况。
另外一个重点是支付,对于自动续费,两家都标注了醒目的续费价格,而且扫码支付还要二次确认才能付款。更关键的是,和以前想要取消自动续费只能去支付软件设置不同,在电视上就可以直接取消了。另外,手机端除了去支付软件,关注官方号也可以快捷取消。以前那种被绑架消费而且取消无门的情况基本没有了。
此外,“指南1.0”要求“只保留一个影视类 SDK 收费包”,这简直是消费者福音了,因为历史原因,OTT电视上收费包较多,而很多合作收费包也并不能直接取消,所以,都直接被并入了原有的影视主收费包。于是,小米、海信的影视会员都实现了“加量不加价”,而且都加了不止一两个之前的收费包。另外单片付费的有效期也延长了,可谓意外之喜。(OTT“套娃”第一阶段整改详细体验:小米、海信)
小米
海信
总之,不管是作为一个关注IPTV、DVB、OTT十几年的媒体人,还是一个亲身对整改后的OTT电视进行了体验的大屏用户,笔者对电视如今的改变感到欣喜。毕竟之前是真的有因为一时没搞清楚在哪取消续费或者干脆因为忘记而被迫以较高价格自动续费的肉痛,因此,可以多渠道取消自动续费对我这样的用户很友好。而首页首屏醒目的免费专区,推荐的付费影视内容都来自一个收费包等等,也让家里一直怕花钱不敢随心看电影电视剧的老人安心了。
当然,这样的变化肯定还远达不到大家都满意的程度,但这仅仅是“套娃”整改第一阶段,有指南1.0,便有指南2.0、指南3.0,已经动起来了,而且总局的决心和力度显而易见,我们可以乐观期待下整改的第二、第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