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赵晖教授团队
在第四届中国短视频大会上,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博士生导师赵晖教授发布了《2023中国微短剧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研究成果。报告从当前微短剧产业现状、创作特点、问题与策略、未来展望四个部分,结合详实的数据与案例对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全面总结。报告指出,微短剧作为短视频虚构叙事的高阶形式,其创作有别于长剧集,应积极探索微短剧自身的叙事特点和运营模式,加强微短剧与地方文旅资源的沉浸叙事,深挖微短剧与社会热点的情感共振,探索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艺技融合,健全规范微短剧评估体系,真正促进微短剧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对于当前微短剧市场的问题,报告指出,如果微短剧以低俗庸俗媚俗“擦边球”横行市场,势必对整个剧集生态造成负面影响。同时,报告还对微短剧出海进行了研究,微短剧在出海方面势头正劲,但也表现出一定问题,探索中国视听微叙事话语体系,以微短剧传播中华文化价值势在必行。以下为报告具体内容:
一、微短剧产业现状
01
微短剧数量爆发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张
2023年微短剧备案数量爆发式增长,月均备案近300部,全年微短剧备案数量达4502部。4月,广电总局首次公布了全国重点网络微短剧拍摄备案,这意味着将来网络微短剧将和电视剧、网剧一样,定期公布拍摄备案。
微短剧的网络声量不断上涨,目前头部长短视频平台已全面进军微短剧。美兰德数据显示,2023年共上新微短剧616部,相较于2022年全年上新的474部,可见微短剧市场供给规模呈现快速扩张趋势。其中腾讯上新170部,强势领跑;优酷上新163部,居长视频平台第二位;芒果TV上新52部,爱奇艺上新15部,Bilibili上新8部,趋于弱势。抖音平台上新95部,快手平台上新111部,两大短视频平台共计占据33%的市场供给数量。
02
题材丰富度提升,5分钟内24集居多
2021年,爱情、古装题材是微短剧的主流,其中古装题材高达96部。2022年,都市题材反超古装,以105部占据首位,古装爱情以61部占据第二位。2023年,都市题材数量大幅度上升,共上线335部,成为当下最热门题材。同时,微短剧类型不断扩充,魔幻、科幻、普法、战争、公路、神医、志怪、乡村振兴等新题材类型涌现,题材趋于丰富多元。
2021年,在五大长视频平台播出的微短剧中0-3分钟的最多,达142部,且超七成微短剧集中在30集以内,20-30集的占大多数。2022年,在五大长视频平台播出的微短剧中3-10分钟的最多,达168部,且超半数微短剧集中在20-30集,大于50集的较少。2023年,在五大长视频平台播出的微短剧中0-5分钟的占比超过66%,且超半数微短剧集中在20-30集,24集的微短剧占比达到26%。这表明微短剧内容形态正不断调整优化,更为注重内容品质提升,微短剧向场景化、沉浸式和交互性转型。
03
年轻女性用户是主体,占据主导话语
据数据显示,“爱优腾芒”的女性用户占大多数,其中优酷女性用户占比76.7%,腾讯女性用户占比70%,芒果TV为85.3%,爱奇艺为66.1%。相比而言,芒果TV和优酷的女性用户占比最大。
在年龄方面,25-34岁的年轻群体占大多数,其中25-34岁占比最多的是爱奇艺,高达52.3%,可见年轻女性是平台微短剧的核心受众。在文化程度方面,大学及以上学历均在80%以上,年轻群体话语权突出,并伴随强烈的人群扩张趋势,微短剧的内容品质提升迫在眉睫。
04
长视频平台强势发力,专业模式和内容优势逐渐显现
相比短视频平台,长视频平台一直以专业化内容生产为优势,基于其专业性以及规范化出品的剧集具有更强的市场影响力和平台号召力。2023年众多作品表现突出,例如腾讯视频出品的微短剧《招惹》《倾世小狂医》《浮世三千》《开局一座山》《爱情,开袋即食》等,其中《招惹》凭借1600万+分账问鼎领跑微短剧分账市场,刷新2023年上半年微短剧领域最高纪录;优酷出品的微短剧《锁爱三生》《她与谎言》《千金丫环》《步步为陷》《是亲密的你》等;芒果TV出品的微短剧《虚颜》《我迟到了那么多年》《寒枝折不断》《我等海风拥抱你》《婚事》等;爱奇艺出品的微短剧《全资进组》《妈咪的反攻》《公子何时休2》《盲少爷的小女仆》以及Bilibili出品的微短剧《我坦白》等,都取得了优秀的市场表现力。
05
分账模式不断升级,创作者扶持力度加强
短视频平台主要以流量扶持为主,附加现金奖励或分账模式。2023年抖音畅享会上,抖音宣布2023年计划推出首届抖音微短剧“辰星计划”,该计划将由抖音微短剧官方联合包括壹同制作、正午阳光、北京精彩、柠萌影视、长信传媒等十家头部影视厂牌,在抖音站内发起青年创作者创意短片征集计划,旨在拓宽短格式内容创作,挖掘扶持新锐创作者,打造抖音微短剧年度IP。
腾讯视频于近日推出“2023年腾讯视频分账剧策略”,合作方总分账收入变为会员分账收入、广告分账收入与激励收入的总和。优酷于2022年12月升级分账模式,调整为“会员+广告CPM分账”“流量分账”“广告CPM分账”三种模式,为合作方提供更加优质的动态服务。爱奇艺也于2022年11月发布微短剧合作模式,单集时长2至15分钟且内容完整连贯的剧集,可通过会员付费分账或CPM广告分账模式上线爱奇艺平台,标志着爱奇艺入局短剧赛道。
06
短视频平台扩大算法优势,精细化运营实现产业升级
短视频平台作为微短剧的原生性平台,依托平台资源聚集大量精品IP和头部创作机构,不断推动短视频的多元化、精品化。MCN机构有着长期的短视频经验,内容制作更具网感,极早地占据了微短剧市场。抖音、快手的短视频模式,为微短剧的发展提供了天然土壤。2023年,快手微短剧《美颜成真》《东栏雪》《热血老妈》《拜托啦奶奶》《临夜传》等、抖音微短剧《二十九》《全是爱与你》《流量背后》《我的老婆是厨神》《归来竟是千金》等热度颇高,其中《二十九》正片播放量突破了8亿,抖音站内话题播放量突破14.4亿,豆瓣评分8.1分,实现流量口碑双丰收,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对目标用户的精准触达。
07
全链路营销多样化,开辟独特的商业路径
前期/后期植入、话题营销、剧目授权、角色合作、番外定制、全剧定制、达人定制、明星定制、明星出演……全链路的拓宽,为微短剧产业带来了变现新思路,开辟出独特的商业路径。基于内容生产后的转化合作,方式包括挂车、角色录制视频推广等,许多品牌甚至计划规模性投放来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
与此同时,电商业务、数字经济、剧场招商、影游联动等成为微短剧商业变现新关键词。
08
依托平台生态精准营销,霸屏热度实现剧集全网传播裂变效果
顺应平台生态进行精准营销,使近年来一系列微短剧顺利“出圈”,2023年,高速发展但一直欠缺爆款的微短剧,终于迎来了一部大范围破圈之作——《逃出大英博物馆》,正片仅上线5天,抖音话题播放量就突破10亿次,央视网、新华日报等官媒也纷纷点赞。
话题是视频时代重要的标签与符号,通常象征着流量热点与潮流趋势,如今具有台词爽感、人设清奇、看点密集、剧情反转等特征的微短剧常常成为网络热点话题的讨论对象,极大的带动了相关剧集热度和影响力的上升。结合平台年轻化用户画像和剧集特性,平台和片方规划了一系列更符合用户期待的互动内容,包括搭建剧集讨论专区、提供粉丝参与激励措施等丰富并提升用户的观剧体验,同时艺人空降、弹幕造梗等玩法也激活着用户追剧的积极性。
二、微短剧艺术创作特点
01
长短视频平台共争微短剧赛道,平台大战呼吁内容创新
短视频平台微短剧总体呈现出:竖屏播放、单集间有相对独立性、短剧达人为创作主力的创作特点。抖音和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作为使微短剧焕发新春的原生性平台,其产出的微短剧在制作模式、文本逻辑与剪切方式上完全承接短视频的创作方式,推动着微短剧在短视频平台以“IP+资金+流量”的方式不断创新,爆款系列频出。
除短视频平台外,长视频平台也在微短剧赛道上多有尝试。当长视频行业遭遇困境之时,微短剧异军突起,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随着微短剧市场的扩大,腾讯、优酷、芒果TV、B站等长视频平台也相继开设品牌剧场,争夺新高地。长视频平台相比于短视频平台拥有完善的流程化影视生产制作体系、经验丰富的影视评估筛选团队和成熟清晰的版权机制,更易吸引同样专业化流程化的制作团队,因此在内容制作上呈现出更加精良的状态。随着微短剧走向档期化、剧场化,为品牌定制和直播带货等变现模式提供了肥沃土壤,此种盈利模式不断带给平台新的想象空间。
02
短剧类型多元化,都市情感、古装爱情占主流
自微短剧走入大众视野以来,古装与都市爱情题材一直是微短剧创作的主流类型。就七大视频平台(优爱腾芒B抖快)播出的短剧进行题材归类分析,微短剧题材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古装、爱情、都市题材数量多,占比大。2023年微短剧类型不断扩充,呈现更加丰富多元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微短剧不断发展,相关政策文件出台、IP产业升级、受众新变、媒介环境发展等“多元决定”促使越来越多的微短剧创作者立足时代语境求新、求变,不断拓宽类型题材,逐渐消弭各种题材间壁垒,极大开发了微短剧内容发展之路。在此趋势下,各大平台也将微短剧类型呈现出更加详细的题材划分。
03
古装类型题材新鲜度高,制作渐趋精细
2023年开播的古装剧达到110部,是近年来微短剧创作的主要类型之一。在微短剧过去发展的几年,古装类型微短剧的文本来源大多数为网文、动漫等IP文本,原IP的引流作用给微短剧带来了一定的粉丝基础,以年轻女性为受众主体,加之古装题材特有的古风元素和浪漫丰富的视觉审美体验,此类题材在微短剧市场十分吸晴。
但在2022-2023年间,随着微短剧市场的快速更迭,可以发现,以IP为基础的古装微短剧正在退水,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新鲜原创的剧本。从2022-2023年热播的微短剧可以看出,市场正在挖掘原创能力优秀的古装剧团队。微短剧门槛低、制作成本低,有利于新导演、新编剧的入门,据此,IP改编的古装类型微短剧预计将在未来进一步降低比重。同时,近年来古装甜宠类微短剧的审美不断提升,在画面质感、服化道等方面的精美度,相比于现代剧的呈现要略高一筹。
04
都市恋爱产量大,细分类型多层次
现代题材是近年来微短剧创作的主流类型。都市、职场、校园、家庭等类型题材与观众所处现实的环境相契合,促使观众产生更多的代入感与情感共鸣,与此同时,始终面向年轻女性这一核心用户群,“甜宠”成为微短剧逃不开的关键词,为迎合都市男女“加速生活”的行为和心理,“爽字当头”“甜宠逆袭”的内容制作策略一跃成为微短剧行业的风向。溯本回源,作为荧屏中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甜宠剧的流行反映着社会情感的变化,它作为一个反映年轻观众情感变化的载体,在快节奏生活和商业逻辑之下的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
05
猎奇悬疑惊悚剧扎堆,不断拓展心理悬疑叙事角度
据数据,悬疑题材作品在2023年得到大幅度提升,共开播63部。从过去几年来看,此类剧集吸睛度有限,且以官能爽感作为牵引,缺乏足够的叙事和内涵支撑,破圈难,已经呈现除了退水的倾向。悬疑猎奇类型以多样猎奇元素、精致化制作模式和快节奏的剧情进展抓住精准受众注意力,收获了众多受众红利,相较于其他类型短剧,此类题材拥有高概念设定、借悬疑奇幻元素说人间尘事,引导观众进入神秘语境,获得猎奇推理快感。
06
微短剧多元题材纷呈涌现,不拘热点类型丰富
据数据统计,近年来微短剧类型题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以都市、古装为主,逐渐拓宽到奇幻、悬疑、民国、惊悚、乡村、职业等新题材类型;与此同时,同一作品也可以融入高甜、高宠、重生、穿越、复仇、微灵异、异能等多种元素,在不同类型间出现突破叙事壁垒、呈现类型融合的新样态,拓宽微短剧类型多元化路径。
2023年除却热门的古装、都市、悬疑惊悚等题材外,乡村题材、科幻题材、美食题材、体育题材、女性题材等皆有可圈可点的作品出现,展示了微短剧创作更多的可能性。自此,微短剧的热点题材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类型。如《逃出大英博物馆》关注社会议题,将文物拟人化并与二次元审美相契合,以“小玉壶”的遭遇为主线,以国宝流失海外引发国人的爱国情怀。有关该剧的话题播放量目前已超1亿,参与讨论人数2.9万,被央视点评、外媒报道,并获得短剧金剧奖。
07
微短剧三大叙事特色:网感叙事、绝对主线与惊诧美学
微短剧叙事特色,可总结为三点,即网感叙事、绝对主线与惊诧美学。微短剧受制于时长限制,叙事时间被压缩,其平均每个场景的展开时间不超过5秒,镜头切换速度极快,底层叙事逻辑实则为短视频。
强情节、高密度是一部微短剧的基要,微短剧篇幅短小精悍,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将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情感变化展现出来,反转的设计则决定一部微短剧成功的上限。同时微短剧将人物关系网与叙事线索捏合为剧集的一条绝对主线进行铺陈设计,将有限的情节体量全部放在剧集的这条主线叙事上,以更为集中的方式进行情节设计。最终微短剧通过巧妙地运用摄影、音效、剪辑等手法,营造出一种视觉和听觉的奇观,给观众带来震撼的感官体验。并通过紧张的情节、激烈的冲突、深刻的人物形象触动观众的内心,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08
短剧叙事策略:人设构建凸显社群粘性
微短剧在创作遵循黄金6秒钟的规律,利用社群搭建与算法推荐完成故事的创作。微短剧的创作人设比故事更重要,“话题+反转”成为最主要的叙事特征,“悬念+戏剧冲突”成为吸引观众的核心,“真实性与类型化”成为微短剧打造内容垂直化领域的重要标准。
09
短剧建构下剧集多元生态图景
微短剧相比与长视频来说,题材选择范围更大、话题热点更凸显社交属性。在创作上来看,专业创作门槛较低、前期投入风险更小,回报变现周期更短,更适用于低成本创作。在叙事上节奏紧密热点密集、用户收看方式更为随意,不受到地点与时间的限制,因此互动分享娱乐性更强。随即引发的点赞、评论、转发与分享会更加巩固社交黏性搭建社群,建立垂直生产圈层传播。
10
微短剧探索元宇宙新场域
在技术不断革新与加持下, 微短剧创作题材类型多样,注重IP孵化,小成本占据圈层市场,先锋实验剧集试水。由AIGC主导的虚拟场被具身所替代,身份被重新赋予,构建出虚拟场景,人类灵魂被潜在意识所具化,完成社交的在场体验。这与微短剧瞄准下沉市场,紧抓话题特质剧情,起伏大,节奏快,反转多,以IP带剧、以剧反哺影视大IP,新艺人孵化器,角色契合度高的特征相互符合。技艺融合不断发展,将会持续探索虚拟现实作品,探索元宇宙新场域的,推动搭建新的应用场景。
三、微短剧行业问题与对策展望
(一)、行业问题
1.“繁荣”背后危机重重,微短剧市场暂未形成良性发展格局
微短剧的市场真的那么红火吗?事实上,貌似人声鼎沸的微短剧市场,暗藏着血本无归的危机。在混乱无序的微短剧市场中,投资拍摄多,优质微短剧少;投流折损多,真正获益少。虽然,男频微短剧《无双》上线48小时投放消耗破5500万,上线8天投放消耗破1亿;女频微短剧《闪婚后,傅先生的马甲藏不住了》上线24小时充值破2000万。但是,微短剧80%的收益都消耗在投流上,制作方真正获益的空间一般只有20%左右。比如,小程序剧《回到古代当太监》在上线24小时票房破千万,片方分账60万,微短剧真正的赢家不言而喻。
2.盲目跟风导致创作刻板,变现急切忽视艺术价值
微短剧成为新风口,众多出圈微短剧收获巨额分账回报,微短剧展现出极强的商业潜力,备案数量较多。然而,生产入局者虽多,但真正拍摄完成并取得上线备案号的却寥寥无几,而这主要源于三方面原因:一是盲目跟风,为抢先占领先机而盲目申报,试图依托微短剧快速实现盈利收入。二是急功近利,当前许多创作者创作心态浮躁不安,这导致剧本粗糙,质量低下。三是片面追求流量和点击率,这一过程中过度迎合市场需求,忽视对作品质量的把关,导致市场上出现大量低质量、无营养的微短剧,对观众产生误导,也影响了行业的声誉。
3.媚俗庸俗低俗屡禁不止,小程序剧监管困难
微短剧的无序竞争引起恶性审美的频繁发生,以丑为美,哗众取宠,涉黄涉暴且难以监管的小程序剧泛滥成灾。资本的利益有多大,就有多少人铤而走险,此类完全丧失道德底线的微短剧在资本的怂恿下屡禁不止,愈演愈烈。
近两年,随着审查制度、政府监督和行业自律的不断完善,微短剧此类问题已经大量减少,但仍有部分小制作的剧集存在着“打擦边球”的心思,给市场带来了负面影响。其发展快、势头猛、不规范、问题多等多种特质形成了对主流作品的“挤出效应”,对网络传播秩序造成了严重冲击。
4.题材同质化严重,亟需精品微短剧发展策略
根据美兰德视频网络传播监测与研究数据库数据显示,五大平台在2021年、2022年、2023年的微短剧数量分别为379部、474部和616部,其中仅仅都市与古装题材相加,便已占据微短剧类型的75%以上。
当前微短剧主要以叙事套路化和类型难创新为主要存在问题。从叙事套路和画风分析层面来看,许多作品采用了相似的叙事结构和画风。这种同质化现象不仅限制了作品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还可能导致观众对作品产生审美疲劳。从类型风格来看,主要以甜宠恋爱题材占据绝大多数,使得都市题材微短剧区别度极低,且难出精品。同时,过分盲从IP资源,使得微短剧改编内容在生搬硬套中缺乏深度,原著粉也相继丢失。
5.“注水点击率”“夸大宣传”引发恶性竞争
“注水点击率”是指在网络剧、综艺节目等节目的点击率中存在虚假或夸大的情况。注水点击率的存在对整个行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首先,通过利用虚假数据进行大肆宣传,会造成过分追求剧集热度而忽视作品质量与内涵。其次,观众被注水点击率所欺骗,可能会对某个节目或作品产生不真实的评价和认知,导致他们做出错误的消费决策。最后,在“注水点击率”的干扰下,文艺生态平衡也易被打破。重金购买流量换取的虚假数据打击着UGC的创作热情,影响网络数据的真实性。这种不公平的现象让整个行业的良性竞争受到了破坏,影响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6.精致的“劣质图像”,伪原创造成传播混乱
德国媒介理论家黑特·史德耶尔的“劣质图像”理论指出,在聚合了草根自媒体的网络空间中,相当数量的图像是经过草根挪用修改、流通扩散的低保真图像,这些快速扩散、伪原创、带有草根属性的网络图像,即“劣质图像”(Poor Image)。劣质微短剧所引发的恶性审美频繁发生,以丑为美,哗众取宠等低俗剧目对剧集健康良性发展必然会疯狂拆解。具体表现在哗众取宠混淆是非价值,涉黄涉暴擦边球频出圈,用户重复消费申诉无效,创作者权益侵犯难追责,煽动情感贩卖情感焦虑,视听假象催生情绪劳工等多方面。劣质爽剧的多好作用好比文化毒品,愈上瘾愈想看,愈想看愈上瘾,以至形成恶性循环。
7.微短剧出海披荆斩浪,双刃格局开辟新阵地
自2020年至2023年,微短剧应用呈爆发式增长。Appfigures数据显示,ReelShort平均每次下载产生约2美元的收入。据《中国新闻周刊》不完全统计,其微短剧单集定价为50-80个充值币,集数普遍在50-60集左右,追完一部剧动辄需花费近20美元乃至更高,高于奈飞标准版会员15.49美元/月的价格。
8.微短剧出海反思:资本正输出与价值负输出
资本正输出与价值的负输出是中国影视产业微短剧出海两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其中,意义消解与符号消费在突破伦理边界的低俗文本叙事、迎合用户的庸俗设定以及特定的人物设定和叙事手法中有着明显的体现。
一方面,低俗的文本叙事采用一些突破伦理边界的内容,不仅缺乏深层次的意义和内涵,同时会对观众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迎合用户的庸俗设定也是意义消解的一种表现。为了满足观众的口味和需求,一些作品采用了一些“霸总”“狼人”“吸血鬼”等千篇一律的人物设定和情节安排。此外,“强”人设、“高”话题、“强”反转、“高”密度等叙事手法,往往仅追求话题性和热度,忽视了作品所应具备的内在逻辑和情感共鸣。
同时,微短剧传播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来便利和影响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一,传播语境的变化带来了传播方式的转变。传统的电视媒体不再是唯一的传播渠道,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成为了新的传播渠道。
其二,根据当地用户收视心理进行内容创作可能导致微短剧的质量下降。为了迎合当地用户的口味和需求,一些微短剧可能会采用一些低俗、媚俗、庸俗的内容,这些内容与中国的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
其三,人设与情感标签化加速微短剧商品属性,导致微短剧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降低。一些短剧可能会采用一些流行的标签和元素,如“霸道总裁”、“甜宠”、“虐恋”等,这些元素往往缺乏真正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其四,低俗、媚俗、庸俗的内容可能会对观众产生不良影响。一些微短剧可能会采用一些突破伦理边界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缺乏真正的艺术价值,而且可能会对观众产生不良影响。
微短剧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大众消费之间有着深层而隐秘的勾连,微短剧更像是消费主义盛行下的视听文化符号商品,意义被符号化的人设所消解,情感被贴上了标签沦为商品进行交换,人物和故事所构建的世界搭建了短视频符号消费的新型应用场景,其中热点人设、热议话题、热门剧情的相互配合都是为了实现微短剧有效价值变现途经下的关键结点。
(二)、应对策略
1.规范:完善顶层设计,共同打造清朗活力的产业环境
其一,确保创作主体正当化,内容版权合法化;其二,构建精品微短剧评价标准,引领微短剧的高质量发展;其三,健全稳定产业监测机制,避免行业恶性竞争。此外,在结构管理、内容创作、跟踪指导、内容审核以及业务指导等多个方面出发,共同打造晴朗活力的产业环境。
2.专项整治劣质微短剧,健全小程序监管体系
针对部分网络微短剧内容低劣不堪、运营模式混乱无序的乱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持续开展治理工作。从2022年11月下旬开始,总局从七个方面组织开展了“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截至2023年2月28日,共下线含有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调低下、审美恶俗等内容的微短剧25300多部、计1365004集,下架含有违规内容的“小程序”2420个,尽力遏制网络微短剧野蛮混乱的生长态势。
3.微短剧监管力度逐年加强
政策监管引导价值导向
2020年8月至2023年11月15日,广电总局“重点网络影视剧信息备案系统”增设“网络微短剧”登记备案模块,微短剧纳入监管。同时,广电总局印发《关于推动短剧创作繁荣发展的意见》《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 》《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等多项细化管理举措,加大专项微短剧治理工作。
4.备案过审不足15%,严把许可证发放关
网络微短剧应坚持正确价值观为导向,以严格的规范标准和合理化尺度为依托进行规范化治理。而网络剧片发放行政许可,是网络视听内容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与重要印迹,为行业注入了更多信心。
5.“管”“扶”结合,提倡精品微短剧奖励计划
国家推出扶持鼓励政策,季度性开展“优秀网络视听作品推选活动”,年度推出“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作品入选后,国家广电总局定向扶持,并与节目制作机构及其推荐省局签订三方协议,发放一期扶持资金,全流程跟踪推进作品创作,给予专项指导。对制作完成并通过省局初核、广电总局验收的作品,广电总局将发放二期扶持资金,并给予宣推和播出支持。
6.沉淀:匡正价值观导向,厚积薄发打造微短剧精品力作
一方面倡导“内容为王”,深耕微短剧剧本创作,敢于创新尝试多元题材,改变“数据为王”的现象,变消费的“数据崇拜”为“内容崇拜”,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基于正确价值观导向,创作传播当代主流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作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立评估体系和奖励机制,对优质剧目进行流量扶持,管理方、制作方、平台方形成合力,促进微短剧健康生态体系的建构。建立有效的微短剧奖励引导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将有利于发挥微短剧创作者的艺术潜力和发掘微短剧优质创作人才,使得微短剧成为UGC、PGC和AIGC多元视听生产主体的创新场域,成为微短剧叙事艺术的试验田,成为剧集跨媒介传播的驱动器。
7.开放:突破模式化怪圈 开拓创作·传播·变现新思路
为了更好地发挥微短剧的经济与文化聚合力,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内容创作、传播渠道、受众需求等。首先,在创作层面,微短剧应该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建构可爱可爱可敬的人设形象,垂类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让观众对剧中人物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其次,在传播渠道方面,微短剧应该利用多方平台和渠道互动打造出圈爆款,形成有效立体的传播机制。最后,在盈利方面,微短剧应该注重观众的需求和口味,整合微短剧与地方文化资源,打开微短剧变现新思路。我们应该把握机遇,不断创新和发展,推动微短剧事业的不断前进。
8.微短剧的吸引力法则:垂类与圈层
第一,打造内容垂类。内容垂类要求垂类用户需精准锁定进行人设建构,垂类赛道需深耕资源联接社会热点。第二,锁定价值圈层。需要明确的是,视听是价值的载体,我们需要遵循物以类聚的法则,以情绪消费促进文化消费。第三,建构虚拟社群。微短剧是用户情感的消费场域,因而需要充分利用视听内容的催眠效果,为满足粉丝社群的共情共鸣。
(三)、未来展望
1.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精品创作成为必然趋势
微短剧营销经历了从产品植入到IP衍生品开发的发展,形成“衍生品+新零售”的变现升级模式。未来,剧集全产业链将整合长、短视频平台,微短剧市场管控力度加强,微短剧质量提升,全产业链日益完善,焕发新气象,形成新格局,实现新作为,精品创作成为必然趋势。
2.剧集产业升级,催生剧集观念新变化
作为时空交织、视听融合的综合艺术,与传统影视剧相比,网络微短剧的叙事方式呈现出叙事节奏快、空间折叠、娱乐化等趋向,对人们审美体验、思维方式、时空感知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微短剧推动剧集生态系统迎来新样貌,这体现在创作主体多元化、叙事方式多样化、传播效果多层次、营销模式多场景、剧集媒介矩阵化,新技术赋能剧集产业新格局。
3.AI、XR、区块链等技术加持,搭建剧集新业态
5G时代,科技与影视共融共生,不断革新的技术增强了网络视听内容互动的可能性,MR、VR、AR等技术在剧集当中的应用,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观剧体现。整个网络视听的改变,使得更多公司关注技术发展。元宇宙在短视频平台的肇始,标志着多种技术的整合正在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中叙事相融的沉浸式体验中为影视剧创作提供崭新的模式体验,以推动元宇宙生态的微短剧开发。
在5G、人工智能、VR、MR等技术创新发展下,剧集品类也在形成结构性创新,让个性化定制、精准化生产成为可能,利用技术创新内容选题、素材合成、需求组合、分析预测、创作生产,发掘创意空间,深耕内容制作,创新微短剧的内容形态。微短剧、竖屏剧、互动剧、中视频等样式充分挖掘商业潜能、完善用户体验,形成元宇宙式生态剧集。
4.引流主流价值观,构建文明新形态
主流价值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息息相关,主流价值的灵魂内核是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国家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坚持把握时代脉搏、彰显家国情怀,走入生活、贴近人民,在生活提炼、精神提纯上下功夫,打造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优秀电视剧集群和永不落幕的中国剧场”。主流价值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其传播的广度和践行的深度直接影响着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稳定,传播主流价值观是我国各大媒体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新媒体时代下,异军突起的微短剧凭借其精简直观的内容呈现、高效碎片化的传播形式、丰富多元的传播主体等优势,已然成为受众更加喜闻乐见的信息传播手段,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塑造国家形象、展现立体中国的载体之一。如何承担社会责任,传播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将成为微短剧制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5.东方美学乘“微短剧”出海,中国话语的视听建构
微短剧赋能我国文化强国建设,在文明形态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在塑造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和理解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逐渐建构起视听中国新格局。
近年来,多部微短剧在海外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腾讯微短剧《招惹》Youtube播放量破千万,同名Tag短视频在TikTok上累积播放量已突破3700万;优酷微短剧《悄悄地喜欢你 》合集视频在 YouTube上播放量破千万;自制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全网播放量破亿,火爆全球;优酷微短剧《千金丫环》片名Tag在Tiktok中合计播放量超2.3亿,Youtube以及Facebook、Instagram、Twitter等社交媒体合计播放量超5000万,互动数达140万、曝光量接近3亿。
微短剧成为社交媒体下的剧集新形态,它们不是传统剧集的凝练简化,而是一种全新的叙事和表达方式,也让华语剧集在海外传播的模式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拓宽了华语剧集的受众范围,为其海外传播开辟了新的路径,体现了华语剧集适应国际传播环境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6.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在实现2035年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深刻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讲话精神。
目前,各平台正在响应政策,积极进行海外布局。中华文化在国际交流中如何定位,如何有策略、有效果地传播,都是各平台正在积极探索的话题,长剧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探索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微短剧这样更易为人接受的剧集类型,未来也必将在文化交流中产生更积极的作用。
微短剧在国内的生产尚不成熟,假以时日,待其打通全产业链,实现工业化生产,并继续追求作品质量、弘扬中国风采之时,在海外的传播必将进一步地弘扬中国特色、助力文化强国。微短剧融合中国文化与中国价值协同出海,是中国价值融入全球价值体系必然之路。
结语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的文化自信源自于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不断发展的现代探索实践。在建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历程中,中国在不断探索一种既多元又包容的文化发展路径,这种路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和生生不息不断向上发展的旺盛生命力,也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于多元文化交流的期待。
未来,将微短剧放在视听内容生态结构中去考量,发挥微短剧融合经济与文化的聚合力,建构可信可爱可敬的人设形象,以话题契合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有效生产与传播机制,引导中国微短剧的高质量发展。
课题组成员:
顾问
李金荣 中广联合会微视频短片委员会会长
郑 月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院长
课题组组长
赵 晖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
课题组副组长
张腾之 中广联合会微视频短片委员会秘书长
科研团队成员
李旷怡、金桂娟、田雅文、王思涵、鲍妍、安楠、毕健蓝、李林
发布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中广联微视频短片委员会
中国视协网络视听艺术创作委员会
北京视协短视频专委会
北京电视艺术促进会
北京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海宁基地
支持单位 (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抖音)
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快手)
湖南快乐阳光互动娱乐传媒有限公司(大芒)
阿里大文娱优酷(优酷)
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b站)
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腾讯控股有限公司(腾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