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国外掰开逼逼破处大降价!“蓝莓论克卖变论斤称”“荔枝从70元/斤跌至个位数”……高端水果排队上热搜,发生了什么?

国外掰开逼逼破处大降价!“蓝莓论克卖变论斤称”“荔枝从70元/斤跌至个位数”……高端水果排队上热搜,发生了什么?

2024-06-30 14:20:47 来源:国外掰开逼逼破处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蓝莓论克卖变论斤称”“榴莲价格跳水”“山东樱桃价格腰斩了”“荔枝从一斤70元跌至个位数”“杨梅降价了”……继“阳光玫瑰”葡萄之后,蓝莓、榴莲、国产车厘子等高价水果,纷纷因今年大降价而排队登上热搜,高端水果平民化再次引发讨论。

  高端水果价格变得“亲民”,真的不香了吗?记者近日采访多家平台采销部门、种植户了解到,高端水果价格变动与供需有关。国产车厘子新增陕西、甘肃等多个新产区,试种新品种后迎来规模化种植;头部企业拥抱新种植技术, 产量品质均有提升。此外,随着消费端对突尼斯软籽石榴、国产车厘子等高端水果认知度提升,销售端竞争激烈,进一步优化供应链后让利消费者。

  据中新财经,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这源于水果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他表示,前几年水果价格较高,提升了果农积极性,因此果农扩大种植面积,再加上部分水果生长期气候条件较好,使得产量增加。又正逢西瓜、樱桃、荔枝、蓝莓等集中上市期,供给上升促使价格下跌。

  引进新品种开启规模化种植

  “技术、品种成熟了,市场就充分竞争了”

  “水果皇后”蓝莓的降价快速成为消费端热议话题。这种一小盒动辄数十元的浆果,往常多是超市、水果店摆在C位的水果,今年却像 “阳光玫瑰”葡萄一样,成促销中的引流单品。

  记者采访了解到,蓝莓价格的下降与国内产区崛起有关。截至2023年,全国蓝莓种植面积接近115.5万亩,产量52.5万吨。山东、吉林、辽宁、贵州、云南等多个省份掀起规模化种植热潮。其中,云南蓝莓种植面积17.6万亩,产量10.5万吨,占全国产量20%。

  图片来源:南方都市报

  经过近20年发展,云南已发展成全国优势蓝莓主产区。云南早晚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有蓝莓喜欢的低温,滇中等地土壤酸碱度适宜,可栽培大部分蓝莓品种。云南也成为Driscoll‘s怡颗莓、佳沃、海升等国际浆果巨头的种植基地。

  在蓝莓行业待了超十年的张卫国告诉记者,气候是云南产区的一大优势。得益于气候,云南蓝莓最快下果。早熟品种12月左右即可上市,填补了进口蓝莓和国内其他产区蓝莓的空档期。另一方面,蓝莓的核心是品种。他提到,云南产区不仅种植面积增加,新品种果形大、口感甜、上市早,国内其他产区仍在改品种。以作为全球最大的新鲜浆果公司——怡颗莓为例,种植的是与育种企业合作开发的新品种。“我们自己也培育新品种,在花都建立多个基地。”

  国产车厘子同样有多个国内新产区崛起。某电商平台采销人员张天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产车厘子指科迪亚、瑞吉娜等高端品种,与智利车厘子同品种诞育的果实,也被称为大樱桃。近年来,铜川、甘肃等地引进上述高端品种,今年大规模上市,价格仅为智利车厘子的五分之一

  张卫国认为,新产区发展带来产量的增加,某一阶段内的产量与需求的不匹配必然导致价格波动。与此同时,新品种从试种到成熟也带来价格的下降,这是每个新品种发展的必经之路。“技术、品种成熟了,市场就充分竞争了。”

  高端水果的品质和产量与种植技术息息相关。蓝莓产业中,不少品牌和种植采用基质栽培技术。怡颗莓2013年进入云南,开启浆果业务。去年,怡颗莓在云南的蓝莓总种植面积约1.5万公顷。据了解,怡颗莓的蓝莓基地采用现代种植方式,即基质栽培,而非传统的在土壤中种植。

  记者此前走访位于花都区的“广州中植农业”看到,基地放弃露天种植,采用最新的基质栽培技术,大棚内的蓝莓“吃”进口泥炭、椰糠、珍珠岩组成“土壤”,“喝”电脑调配的定制化“营养餐”,补充氮磷钾和各种微量元素,产出的蓝莓果径大、口感甜。

  而在陕西铜川,种植基地引种捷克、德国、法国等地优质甜樱桃品种,采取格架栽培、水肥一体的种植模式,以及标准化的采后管理,全程温控冷链供应技术,填补国内大樱桃晚熟品种的市场空白。

  高端水果的价格下降也与气候相关。张天禹告诉记者,国产车厘子的晚熟品种采摘期只有5-7天,晴天采摘可保存5天左右,雨天采摘仅可保存一天,与今年的荔枝相似。记者走访时注意到,因雨水过多,妃子笑等早熟荔枝品种产量不受影响,但桂味荔枝产量极少,市场价飙升。

  “各大平台卷价格,

  投入大量流量资源和补贴等”

  在超级大单品营销策略下,电商和生鲜平台加大对高端水果宣传的同时,深入源头,缩短中间环节,并为种植端提供用户数据指导种植、规范采后管理办法。

  据张天禹介绍,自己所在的电商平台今年采用源头直发,在产地侧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根据智利标准引导制定国内种植园区标准,并吸取相关销售渠道的建议,在国产车厘子颜色、糖度、硬度等方面敲定相关制度。

  图片来源:川观新闻

  多位生鲜水果商家告诉记者,在各大平台卷价格的浪潮之下,为高端水果投入大量流量资源和补贴等,到源头拼供应链,降低价格的同时提高了国产高端水果认知度

  “未来,高端水果可能将出现多元化、定制化、普及化等发展趋势。”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天价”水果并非常态,价格终究要回归市场。“最有力最持久的营销,归根结底还是水果的品质力。对消费者来说,原本物以稀为贵的水果,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一件好事。”

  编辑|段炼 易启江

  校对|王月龙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网、南方都市报、中新财经、川观新闻、公开资料等

责任编辑:杨赐

【编辑:刘雅莲 】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 内容全网聚合禁止采集。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备0500444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00-1] [京ICP备05004440号-1] 总机:86-10-87828888

Copyright ©1999-2023 cmmrmed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app v6.5.8下载